
智绘空天 赋能未来 ——第一届“砺剑杯”智能空天创新大赛圆满收官
作者:上海市宇航学会
2020-12-22 10:56
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先进科学技术持续引领现代社会飞速发展,为了更好地探索飞行器技术前沿发展方向,孵化新兴技术向空天领域拓展应用,孕育改变未来的颠覆性技术,上海机电工程研究所联合上海市宇航学会主办“砺剑杯”智能空天创新大赛,优选国内高水平创新成果,发掘顶尖学术精英,共襄创新驱动、科技强国盛举。
![]() 12月21日,以“智绘空天 赋能未来”为主题的第一届“砺剑杯”智能空天创新大赛落下帷幕。大赛包括智能技术与应用、体系设计与集群技术、新概念飞行器设计三个主题。8月份报名启动以来,大赛吸引了国内众多知名高校和科研机构的高度关注和踊跃参与,热度持续攀升,共收到近百项创新作品,这些“高精尖”项目展示了青年人才在专业领域的大胆创意和优秀设计。 ![]() 经过初赛形式审查与专家评审等环节,最终25个项目入围决赛。本届创新大赛奖项众多,设置了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优胜奖”和“优秀组织奖”,特别设置了“最佳人气奖”。此外,大赛组委会还设置了丰厚的奖金,用于支撑创新项目孵化落地,为航天科技创新贡献新生力量。 ![]() 决赛中,由院士、高校教授等30位资深专家组成大赛评审专家组,从项目选题、技术深度、创新程度、预期效益和发布效果五个方面,对入围决赛的作品进行了现场评分。 ![]() 此次大赛,各高校与研究机构优秀的创新作品层出不穷,不仅成功发掘了众多独特的高水平创新成果,也孵化了多项具备巨大应用潜力的创新项目,有效契合了未来空天发展的需求,展现出青年学子的创新实力。
![]() 经过激烈角逐,来自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Translogic”快速变体飞行器项目斩获特等奖,来自上海交通大学的基于深度学习的红外弱小目标检测技术项目获一等奖,来自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灵戟”全矢量无级变姿飞行器、西北工业大学的“太空蚂蚁智能集群行星探测系统”等5个项目获二等奖,来自北京理工大学的“飞蜥”多模式无人机等8个项目获三等奖,10个项目获大赛优胜奖,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获大赛优秀组织奖,李人澍团队、成磊团队、李昊天团队获最佳人气奖。围绕“智绘空天 赋能未来”这一主题,年轻选手们通过创新设计生动展示了未来飞行器如何在不同领域、不同场景中智能、高效地执行任务,描绘了智能飞行器广阔的发展前景。 ![]()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内外环境正发生深刻复杂变化,“十四五”时期以及更长时期的发展对加快科技创新提出了更为迫切的要求。上海机电工程研究所王波兰主任在致辞中表示,“‘砺剑杯’智能空天创新大赛为青年创新人才搭建了一个碰撞新思想、激发新灵感的交流平台,非常期待通过此次盛会汇聚更多英才、孕育更新创意。”大赛的举办,体现了上海机电工程研究所积极响应国家关于“强化推进创新驱动发展”及“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号召所付出的切实努力,彰显了积极参与国家创新发展建设,主动承担带动创新、引领创新的社会责任感。 ![]() 作为本届大赛的联合主办方,上海市宇航学会是推动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重要社会力量之一。上海市宇航学会秘书长徐钫表示,本届大赛所呈现的作品广泛涵盖智能飞行器、体系设计、系统平台等多个方面,充分体现“智绘空天 赋能未来”的发展前景。未来学会将继续与航天企业深度合作,为人工智能的新时代储备高层次人才。 ![]() 面向未来,上海机电工程研究所将持续对标“高质量保证成功,高效率完成任务,高效益推动航天强国和国防建设”发展目标,按照“体系主导、系统牵引、专业支撑”总体思路,坚持以科技创新催生发展动能,全面构建“前沿导向+平台联动+机制护航”的技术创新体系,勾勒出“十四五”科技创新的发展新图景。 附件 获奖名单
来源:上海机电工程研究所 |
已有2000人阅读